在联赛第二轮的一场激烈比赛中,成都蓉城队的队长周定洋不幸踩踏了天津队球员,这一瞬间被主裁判的双眼捕捉到,随即周定洋被直接罚下。这一事件在赛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
赛后,经过足协的细致评议,原先的红牌罚单被改为了黄牌,避免了周定洋面临的追加处罚。通过反复观看比赛视频回放,我们发现周定洋的这一动作与泽卡在之前的比赛中出现的动作颇为相似。在争抢球权时,双方球员都试图控制球,但对手先一步将球捅走,而周定洋在伸脚抢球的过程中不慎踩到了对方球员。从本质上讲,球员们都是冲球而去,并非有意伤害对方。
值得一提的是,泽卡在犯规之前一直受到国安队30号球员范双杰的拉拽。若非受到这种干扰,泽卡本可以更早地控制球权。当时的主裁判唐顺齐目睹了整个过程,却依然果断地出示了红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种明显争议的情况下,视频助理裁判(VAR)却没有介入。按照以往争议进球或点球判罚的先例,VAR应当参与其中,为裁判提供更多视角和证据。而当时买买提江的缺席让整个判罚程序显得有些不妥。
再往前追溯,如蒋圣龙踩踏吴亚珂、高迪踩踏克雷桑等事件,为何只是黄牌处理?这些动作与泽卡和周定洋的动作有何不同?为何在同样的运动场景下,不同的判罚结果让人们对比赛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这些疑问亟待解答,也希望联赛相关部门能够对此进行深入调查和解释,确保每一个判罚都公正无误,维护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