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胜泰国队之后,U17国足终于打破了自2014年以来在U17亚洲杯上从未取胜的魔咒。球队曾高呼夺冠口号,但遗憾的是未能进入淘汰赛阶段,这在短短半年内让U17国足的战绩一落千丈。这其中,中方教练的“掣肘”或许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和平杯、U17亚洲杯预选赛中,U17国足的表现曾让球迷们眼前一亮,流畅的配合和高压逼抢屡次制造破门良机。然而,到了正式的U17亚洲杯,这支球队仿佛变了一支队伍。无论是主教练的战术安排还是球员的状态表现,都与之前大相径庭,失去了原有的技术特点和精神面貌。
主教练仍然是上村健一,主力阵容也保留了大部分球员,那么为何球队的表现会如此糟糕呢?有内部人士透露,上村健一的战术并未得到全队的认可。在场地训练时,部分小组训练与上村及其日本助手的指导并不完全吻合,这导致战术执行上可能存在偏差。此外,有教练私下找球员谈话,希望改变原有的战术风格,更注重防守,这种干涉无疑对球队的战术执行产生了影响。
在大赛中,私下找球员谈话并希望改变战术风格的行为,虽然打着为孩子们考虑的旗号,但这种做法却成为了球队表现“判若两人”的最重要原因。除了战术上的干涉外,中方助教与上村健一的日本助手之间还出现了肢体冲突。据透露,在海外备战期间,一次言语冲突升级为肢体冲突,导致日本助手被中方教练打了一巴掌。
此外,与上村健一共事的教练表示,上村将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混为一谈,没有为中国做出改变的意愿。这种态度导致国内教练难以与他共事,并对其执教能力产生了怀疑和否定。中日足球人在文化思维、处事方式以及足球理解上的差异也在这场冲突中得到了体现。
然而,研究日本足球的博主大兵小将足球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日本足球文化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因此有人认为对日本足球的学习应该是借鉴其成功经验并为中国所用。而请外教的初衷应该是学习外国足球智慧以提升自身水平而非引入新的阻碍或不适用于现代足球发展的文化元素。否则请外教就失去了其意义。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学渣”的标签不仅仅是指技术水平和成绩的低下更是对一种不谦虚、不虚心学习的态度的批评。无论是球员、教练还是其他足球从业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以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真正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