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8日那个阴雨绵绵的青岛大学城体育场里,一位年仅19岁的年轻球员李新翔,以其非凡的才华点燃了整个上海海港队的斗志。作为首次中超首发的球员,他以一记出色的射门惊艳全场,贡献了1球2助攻的惊人数据,成功帮助球队从0-2的绝境中挣脱出来。这位在中国足坛崭露头角的新星,正是杨浦足球青训体系孕育出的优秀人才。
李新翔的足球生涯起步于杨浦足球青训系统。他在平四小学读书时便开始接触足球,四年级起在林志桦教练的指导下逐渐崭露头角。后来,他升入上体附中继续深造,初二时便加入了海港足球俱乐部梯队。在林志桦教练和后来的徐佳教练的带领下,他多次代表杨浦参加上海市运会,并屡获佳绩,如获得第十六届市运会男子C组第一名以及第十七届市运会男子A组第一名。
杨浦区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其足球青训一直是杨浦体育的一张“金字招牌”。这里不仅足球人才辈出,而且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杨浦区已经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如张宏根、顾兆年、奚志康、范志毅、李诚铭、白莉莉、浦玮等。他们的二线男子足球队更是曾在上海市最高级别比赛中连续8年夺得男子甲组冠军。
到了2021年,杨浦区更是被选为全国县域足球典型。为了进一步推动足球事业的发展,杨浦区正在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地区足球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其中,体教融合共育人才的模式是杨浦独有的运动员培养特色。这种模式注重将学习和训练相结合,让运动员在学校的环境中进行专业训练,既保证了他们的学业,又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李新翔的成长历程正是这种体教融合模式的最好例证。杨浦区已经构建了一个以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为龙头,包括鞍山初级中学、铁岭中学等多所学校在内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这个体系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科研及评价等方面都形成了高品质、系统性的供给,有效促进了各学段间体育人才培养的有序衔接。
除了足球,杨浦区还在其他20多个项目上布局了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传统体校和社会办训机构的“三轮驱动”,杨浦区在近年来的几届上海市运动会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青训工作中,杨浦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人员和教练员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尊重体育训练的周期性和规律。他们注重选材、育才,只有“扎下根来”才能取得长期的成果。正如杨浦区少体校校长田青所说:“这几年市运会的成绩杨浦逐年进步,其实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这份坚持和努力不仅让杨浦区的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使得这里成为了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摇篮。无论是足球还是其他体育项目,杨浦区都在为上海乃至全国输送着优秀的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