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的春风中,上海的天空布满了灰云,一场即将到来的大风黄色预警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紧张感。然而,在位于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胡法光体育场内,气氛却异常热烈。这里,贵州榕江大利侗寨足球队与上海交大校队足球友谊赛正在火热进行。
赛场上,球员们传球、抢断、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竞技的激情。观众们欢呼雀跃,为“村超”和交大加油助威。在比赛中,“村超”的球员们以他们灵活的跑动和穿插,展示了黔地足球的野性活力,而上海交大的队员们则凭借着精准的传控体系,展现了他们的战术素养。在激烈的攻防转换中,双方你来我往,最终以一场平局3:3结束了比赛。
中场休息时,侗族大歌的嘹亮歌声和交大师生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观众们不仅欣赏到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表演和榕江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舞《卓给者》表演,还品尝到了贵州的特色美食和榕江特产。此外,贵州的民族文化演出和校园非遗集市也火热开展,这场跨越山海的球赛变成了一场“足”够精彩的文化联欢。
这并非两队的首次相遇。早在2024年1月18日,上海交大的师生足球队就曾跨越千里,来到贵州榕江一中的球场上与“村超”球员切磋技艺。那一次的交流让上海交大的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村超”背后“人人可参与、处处有热爱”的乡村体育精神。而今,贵州村超组委会派出大利侗寨足球队回访上海交大,再次以一场11人制的友谊赛续写了这段跨越山海的体育情缘。
贵州“村超”是一项由榕江县三宝侗寨村民自发组织的乡村足球赛事。自2023年举办以来,这项赛事迅速火爆出圈,如今已成为一项现象级的乡村体育赛事。而足球也是上海交大百年体育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南洋公学时期开始,上海交大的足球队就一直在校园内扎根发展,不仅有着“新生杯”“希望杯”等品牌赛事,还吸引了年均百场比赛、千余人参赛的规模。
此次活动期间,上海交大与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政府还开展了校地共建座谈会、签署了社会实践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深入开展足球支教、非遗调研等项目,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场友谊赛不仅是一场简单的体育比赛,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