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尹成君报道,
泰山,这座中国足球的标志性山峰,如今正经历着一场重塑信心的旅程。山东泰山,这支曾经以“遇强则强”著称的中超传统豪强,如今却陷入了困境。曾经的足球战场上的硬骨头,现在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质疑。
自2023赛季足协杯决赛至今,山东泰山在对阵上海双雄、北京国安等劲敌时遭遇了连败,甚至连昔日能以顽强意志和务实的战术创造胜机的能力都消失了。在最近与上海申花的比赛中,他们更是以0:1的比分落败,创造了联赛历史上四连败的尴尬纪录。
山东泰山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层面的落后。深层次的,是球队精神内核的缺失。过去,泰山队的强队气质体现在逆境中的不屈不挠。但现在,当球队陷入困境时,球员们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导致了诸如吴兴涵、泽卡因不理智的动作而染红的情况发生。
在战术层面,主教练崔康熙虽然努力创新,但当遇到强队时,球队仍然过于依赖传统的长传冲吊、高举高打的打法。这与当前中超强调传控与快速转换的潮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且,老帅在面对强队时常常依赖球员的“意志力”来弥补战术缺陷,这显然不够。
外援依赖症也是泰山队面临的问题之一。克雷桑与泽卡在前场有着出色的表现,但一旦其中一人陷入困境或被对方包围,球队往往无法打开局面。与此同时,以成都蓉城为例,他们以本土球员为核心打造战术体系,用团队协作进行比赛,成绩已经显著提升。
此外,球队的人员配置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右后卫等关键位置上,泰山队的人员配置存在问题。而且今年年初,泰山在引援上“出多进少”,放走了重要的轮换球员,导致一些关键位置上无人可用。再加上留队球员的平均年龄过高,这种“啃老”模式已经导致球队的体能和战术执行力下滑。
面对这样的困境,山东泰山需要一场从内到外的洗心革面。他们需要借鉴其他球队的成功经验,如北京国安和成都蓉城的传控或快速反击体系,激活本土球员的战术价值,并强化中场控制力与战术多样性。同时,明确长期规划,避免急功近利,给予年轻球员更多的实战机会。
尽管泰山队眼下困境重重,但一切都还不算晚。气质的流失比实力的衰退更可怕,但只要他们能够重新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并付诸行动,泰山队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这支球队的气质不仅仅是战绩的体现,更是精神积累与文化底蕴的凝结。因此,他们应该以近期与京鲁、鲁申的比赛为契机,重新树立信心,为球队的内核补补钙。只有这样,泰山队才能再次矗立在中国足球的山峰之巅。